img
:::

爸媽們請放下比較心!教你如何幫助孩子減壓、快樂學習

調查顯示,兒童每日至少花10小時在課業上,壓力沉重,主要源頭來自愛比較的家長。 (圖 / Heho提供)
調查顯示,兒童每日至少花10小時在課業上,壓力沉重,主要源頭來自愛比較的家長。 (圖 / Heho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面對成績考試,家長往往擔心孩子表現不佳,忍不住脫口而出:「你今天考了多少分?」「為什麼朋友家的孩子總是比你好?」這些無心的話語可能是家長的關心,但卻容易成為孩子心中的巨大壓力。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發現,有四成父母常愛比較,成為孩子學習路上最大的負擔。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孩子的自信心,更可能使得親子關係逐漸疏遠。

在課業的重壓之下,台灣的學生普遍面臨長達10小時以上的學習時間。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不僅要應對學校的繁重課業,更要面對父母的期望和比較。兒盟的「2023年台灣兒少學習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將近四成的兒少表示父母總會拿自己與他人比較,而超過三成八的孩子則表示家長會設立考試成績的標準。這樣的情況使得原本就感到疲倦的孩子,背上了更多的心理壓力。

家長愛比較的原因,往往出於一種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優越感」需求。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表示,維持外在形象是人類的天性,當我們處於相對優越的狀態時,自然會感受到滿足與驕傲。而有些家長無法接受自己或孩子的不足,於是選擇通過比較來尋找優越感,但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傷害往往被忽略。

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比不過別人,便可能脫口而出:「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好!」這樣的話語無疑是在給孩子加壓,使得他們更加感到自卑與無助。陳品皓提醒,家長應避免拿孩子做比較,原則是「只比自己,不牽扯孩子」。在社交場合中,當其他人提及「小朋友最近表現如何?」時,家長可以簡單回答「表現不錯」,或者大方接受對方的讚美,並且迅速結束話題,避免過度聚焦在孩子的成績上。家長喜愛比較是源於維持外在形象的需求,自卑和自我否定的人更易與他人比較,甚至將這種心態轉嫁至孩子身上。(圖 / Heho提供)

關心的不只成績:父母應該學會的智慧

兒盟的調查同時發現,除了比較之外,許多家長的關心似乎僅限於成績表現。調查指出,有超過兩成的孩子認為,父母只關心他們的成績,忽略了其他生活中的大小事。不僅如此,部分孩子甚至因成績不佳而遭受父母的言語羞辱,甚至體罰,這無疑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為什麼爸媽只關心成績?」這或許是許多學生內心深處最大的疑惑。諮商心理師鄧善庭解釋,亞洲社會往往重視成績,因為成績是最直接的衡量標準,能快速看出孩子的表現好壞。然而,這樣的單一標準讓許多學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不論是無法達到自我期望、還是擔心成績不如同儕,這些都是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的常態焦慮來源。

鄧善庭提醒,成長的過程中,探索未來的方向本來就需要經歷迷茫期,這並不是一兩個學期就能完成的事情。她希望學生們不要給自己過多壓力,這是個需要長時間觀察與試錯的過程。而對於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理解,不要求孩子快速達成自己的期望,而是尊重他們的成長節奏,才能真正幫助他們減輕肩上的壓力。

減少比較,尊重孩子的步伐,才是最好的支持

孩子的成長並不僅僅取決於成績表現,幸福和自信也是同樣重要的目標。家長應努力避免比較,學會欣賞孩子的每一個小進步,這才是讓孩子快樂成長的關鍵。如果父母能夠不再只看重數字與排名,而是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相信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緊密,孩子的成長也會更加健康自在。

家長們應該記住,與其用分數去衡量孩子的價值,不如陪伴他們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並在這過程中學會接受挫折、享受成長的美好。當父母放下比較的心態,孩子也將擁有一個更自由、更有力量去迎接未來的成長旅程。

延伸新聞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