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越南新住民堅持自我成長 在臺一路升學讀到研究所

越南新住民堅持自我成長 在臺一路升學讀到研究所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曾俐瑋/彰化採訪報導] 來自越南同塔省的新住民潘美幸,在臺灣生活已經17年,與夫家同住在彰化,問起她結婚來臺的契機,她不諱言是因為家境艱辛,到這裡有好的生活環境,也能夠工作賺錢來幫助原生家庭。美幸在家鄉時雖然沒有好的升學環境,但是來臺以後一路努力學習,如今已經大學畢業並就讀研究所,並在人力仲介公司工作,還常常參與彰化縣新移民協會活動,努力搭建母國越南跟臺灣之間的橋樑。

創造新人生 一切彷彿從頭來過

潘美幸說,剛來臺灣時自己就像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人生彷彿從頭來過,她感謝小姑帶她到國小上補校讀書,也感謝婆婆當初為了陪伴她,拿著佛珠跟她上了三年的小學。雖然她小學畢業後懷孕生子,之後想要繼續升學,卻受到公公阻撓,希望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照顧家庭。她當時問,如果父母的學歷都不高,那將來誰教孩子呢?公公認為孩子給學校老師教就可以了,美幸卻認為不能把教導孩子的責任都推給老師,她讀書也為了增進自己的能力,因為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創造。

為了把握學習的機會,美幸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煮飯、晚上就讀書,還努力考上機車駕照,讓自己能夠騎車上國中。她還惦記著改善娘家的經濟,所以應徵去做機車排氣管的鐵工廠上班,即使自己身形瘦弱,做起工作來很吃力,但因為很努力做事,所以得到老闆的賞識。之後她去應徵仲介翻譯,卻發現自己不善於處理電腦文書,最後跟老闆辭職,重新去上課學習。回想這一段努力前行卻艱辛的日子,美幸覺得自己像是過關斬將,發現有哪裡能力不足的就去學習,騎車、開車、打字、處理文書,她認為臺灣其實有很不錯的學習資源,只要有心,就能夠在各方面加強自己的教育程度、就職能力。

努力融入 望教導後代母國文化

潘美幸說,學習的歷程中,她很感謝彰化明倫國中的洪寶貴老師,時常鼓勵她好好讀書,指導她去報名員林家商商業經營科,好好運用自己的雙語長才。即使過程中未必能得到家中全然的支持,但是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同學,都對她展現了很多的關愛和體貼,讓她一直心存感激。

「我很努力融入臺灣社會,也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程度,即使這樣,還是會被家族的親戚歧視,也不讓我教孩子說越南語。」美幸有點心酸地說,所幸移民署所開展的「火炬計畫」,讓美幸有機會去教其他孩子越南語,還因此被媒體報導,自此家人觀念改變,不再阻止美幸教導孩子母語。「很多長輩沒辦法很快轉變觀念,我們也只能透過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為將來做好準備。」面對環境曾有的不友善,美幸這樣說。

提升自我 高等學歷讓世界更遼闊

在提升自我的這條路上,潘美幸付出的愈多,得到的回報自然愈多。即使高商畢業的學歷,讓美幸在人力仲介公司的工作就可以有不錯的薪水,但洪寶貴老師鼓勵她去報名明道大學的行銷物流學系,她順利地考上及畢業,世界又更加海闊天空。大學時美幸跟朋友運用多語能力將臺灣按摩椅外銷到越南,除了從事貿易工作外,美幸也時常擔任越南語教學與各種公家機關的文書通譯工作。她時常在彰化縣新移民協會活動,遇到了相知相惜的李孟涵理事長,孟涵理事長也常鼓勵新住民要精進自我能力,即使在逆風中也要迎頭向上。

「孟涵理事長帶領的協會,就像是個大家庭,或是新住民姊妹的娘家。」後來李孟涵帶領著一共5位新住民姊妹都報名就讀研究所,美幸學習人力資源管理,發現這們學問很實際,讓她在仲介公司的工作更加順利。協會為了幫助越南同鄉,也在臺中、彰化北斗和永靖等地開設免費中文班,幫移工來上課,讓在異鄉打拚的彼此,有相互成長的動力。

喜歡學習 感謝一切機緣與鞭策

「雖然在越南時我們家境不好,但我很喜歡讀書學習,到了臺灣,家庭只希望我做農活、家務、生孩子,我覺得人生會失去意義,為了孩子的教育,我也有責任要好好成長。」潘美幸說,在臺灣讀到研究所是她一開始根本沒有夢想過的事,這樣的機緣讓她心存感激,除了一路上相伴的師長和貴人,她甚至也感謝家人的歧視,還有政府帶頭消除歧視的許多政策,這些都成為鞭策她的力量。

如今美幸時常參與很多演講活動,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或母國的文化。「畢竟學習了很多,也要把其中的酸甜苦辣分享給大家。」過程中,她總是一再地提醒自己,做姊妹的榜樣、做孩子的榜樣、做社會的榜樣,為新住民在臺灣的生活,寫下有勇氣又上進的一頁。

延伸閱讀:彰化縣新移民協會深耕在地 培力新住民成就自我價值

新住民潘美幸鼓勵姊妹們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潘美幸提供)

越南新住民潘美幸在臺一路讀到研究所,喜歡讀書的她很感謝臺灣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潘美幸提供)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