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重點新聞

寶貝尿床不只尷尬!兒科醫師提醒:過了這年齡需就醫治療

在兒科門診中,除了一般的小兒感冒、腸胃等疾病外,尿床其實也是常見求診問題之一。 (圖 / Heho提供)
在兒科門診中,除了一般的小兒感冒、腸胃等疾病外,尿床其實也是常見求診問題之一。 (圖 / Heho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很多父母都經歷過夜半寶貝尿床的情況,這對孩子與父母來說都是一個困擾。然而,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尤其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自然學會控制排尿需要時間。特別是在夜晚,膀胱的控制能力需要比白天更長的訓練期。根據兒科專家建議,若孩子在某個年齡後依然經常尿床,就應該盡早尋求醫療評估。 

尿床的盛行與成因:三大生理因素是關鍵 

在兒科門診中,除了常見的小兒感冒和腸胃問題,尿床也是不少父母帶孩子求診的原因之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醫師王珍冠表示,5歲的孩童中有16%會尿床,而到了15歲,仍有1%至2%的孩子持續面對這個問題。此外,男孩尿床的比例約為女孩的兩倍。 

  1. 1.體質問題:有些孩子的膀胱發育相對較慢,導致膀胱容量比同齡孩子小,或是體內血管加壓素(用來減少尿液產生的激素)不足,使得夜間尿液量增加。 
  1. 2.家族遺傳: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尿床的經歷,孩子尿床的可能性會明顯增加。 
  1. 3.潛在疾病:包括糖尿病、泌尿道感染、大便失禁、嚴重便秘等問題,甚至是睡眠呼吸暫停等睡眠相關障礙,都可能引發尿床情況。 

進入治療前,家長應記錄五大關鍵數據 

很多父母誤以為尿床是因為孩子焦慮或受到驚嚇,但實際上情緒問題很少會導致尿床。如果孩子在6歲之後仍頻繁尿床,就應該警覺是否有生理因素的影響。為了在就醫時幫助醫師進行準確的評估,家長可以提前記錄以下數據: 

  1. 1.孩子白天與夜間是否伴隨頻尿或尿急的情況。
  2. 2.每次排尿的具體時間。
  3. 3.一天中排尿的次數。
  4. 4.每次排尿的量。
  5. 5.每日飲水的量。 

家長與孩子的共同努力是治療的關鍵 

治療尿床並不是一件可以立即見效的事情,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取得進展。因此,王珍冠強調,在治療開始之前,家長和孩子都需要有強烈的動機與良好的溝通。家長應該了解,尿床不是孩子可以控制的行為,切勿因此責罵孩子,而應該以鼓勵取代處罰,幫助他們克服這個困擾。同時,孩子也應該積極參與治療,培養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 

對於未能及早治療的尿床問題,影響的不僅是生理健康,還包括孩子的心理發展。持續的尿床可能導致孩子的睡眠品質不佳,進而影響日常生活中的注意力與學習表現,甚至讓他們感到自卑和不如人。這些負面情緒可能進一步導致社交上的困難,甚至面臨同儕間的嘲笑或霸凌。千萬要正視尿床問題!若未及早積極治療,會導致睡眠品質不佳、孩子自信心不足,甚至影響社交等後果。(圖/取自網路)

尿床問題看似小事,但對孩子的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卻有著深遠的影響。如果孩子在6歲後依然有高頻率的尿床現象,建議家長主動與孩子溝通,共同面對這個問題,並盡早尋求專業治療。透過及時的醫療介入和耐心的支持,孩子可以逐漸控制夜間排尿,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中,也能重拾自信心,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想要留言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