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春節泡湯樂趣多,6個泡湯小叮嚀守護健康

心血管疾病與年長者,如果選擇泡湯驅寒,最好先諮詢個人醫師(圖/翻攝自photoAC)
心血管疾病與年長者,如果選擇泡湯驅寒,最好先諮詢個人醫師(圖/翻攝自photoAC)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國民健康署提醒,春季氣候多變,低溫與早晚溫差大,容易引發血壓上升及心血管疾病,尤其對年長者及有三高問題的人群來說風險更高。低溫會使血管收縮,血液流動壓力增大,進而提升心臟負擔。 

以中風為例,若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或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症狀,應立即撥打119,儘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在春節假期,民眾外出走春或拜訪親友時,國健署建議應適時增添衣物,戴上帽子、口罩及手套等保暖衣物,並做好禦寒措施。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年長者若計劃泡湯,應事先諮詢醫師,並注意以下六個泡湯注意事項:走春護心保安康 天冷泡湯6叮嚀(圖/翻攝自國民健康署FB)

★避免飯後泡湯:飯後尤其是食用麻辣、含酒精的食物後,會增加心跳速度,若再加上溫泉的高溫刺激,容易加重心臟負擔。建議在飲酒或用餐後至少1.5至2小時再進行泡湯。 

★結伴同行:泡湯最好與他人結伴而行,避免發生意外並能及時獲得幫助。 

★補充水分:泡湯前後需多喝水,避免因水分流失過多而造成體內缺水。 

★測試水溫:泡湯水溫不宜超過40℃,且避免冷熱交替,應避免劇烈的溫差變化,以免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 

★控制泡湯時間:泡湯時間不應過長,建議每次泡湯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並定時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站穩再起身:泡湯後因血管擴張,可能會導致血壓下降,起身時需先站穩,避免暈倒。 

國健署強調,春季低溫與溫差對心血管健康影響較大,民眾在享受假期的同時,應特別注意身體的保護與健康管理,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