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黴漿菌肺炎治療需謹慎使用抗生素。

目前台灣黴漿菌抗藥性相對較高,這與過去抗生素的濫用有很大關聯。(圖/Heho健康提供)
目前台灣黴漿菌抗藥性相對較高,這與過去抗生素的濫用有很大關聯。(圖/Heho健康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門診,進診間就表示「孩子已經發燒五天了,眼睛紅紅的,咳嗽了兩三天,吃藥也沒什麼效果,懷疑是黴漿菌感染,能不能請醫師開抗生素給孩子服用?」但事實上,黴漿菌感染並不一定需要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療。一般病童即使感染黴漿菌,多數仍能依靠自身免疫力來抵抗細菌並逐漸康復.(圖/Heho健康提供)

烏日林新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暨小兒科醫師廖立勤解釋,黴漿菌又被稱為行走的肺炎,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次大流行。感染黴漿菌的患者不一定會有高燒,即便發燒了,精神狀況也不一定會太差。一般來說,如果出現咳嗽超過2週的情況,特別是乾咳,才需要提高警覺。此外,黴漿菌感染還可能引發一些肺外症狀,例如嘔吐、腹痛、皮膚紅疹等,潛伏期約為1到2週,因此通常是家中成員先後出現久咳,而較少會同時爆發。黴漿菌又被稱為行走的肺炎. (圖/Heho健康提供)

診斷黴漿菌感染並不容易,需要結合臨床症狀、接觸史及血清檢測結果(肺炎黴漿菌抗體IgM、IgG)進行判斷。一般來說,感染黴漿菌7到10天後,血液中的IgM、IgG才會逐漸上升,並在3到6週達到高峰。確立診斷的方式需要間隔2到4週抽血兩次,若IgG抗體效價濃度出現四倍上升,才可確認為黴漿菌感染。

目前台灣黴漿菌抗藥性相對較高,這與過去抗生素的濫用有很大關聯。許多醫師在未確切診斷疾病前,便對患者使用經驗性投藥,容易導致抗藥性的增加。因此,廖立勤醫師強調,即便目前黴漿菌在台灣的抗藥性高,但仍有其他藥物如第二線抗生素或類固醇可供治療。

最常見的抗生素是阿奇黴素(Azithromycin),然而只有在確定診斷或是患者已經產生肺炎時,醫師才會建議使用抗生素。廖立勤醫師呼籲家長,胡亂使用抗生素只會繼續加劇黴漿菌的抗藥性發展。一般病童即使感染黴漿菌,多數仍能依靠自身免疫力來抵抗細菌並逐漸康復,除非是免疫力不全或嚴重氣喘的患者,否則不必過度恐慌。

我想要留言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