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生活新聞

大腸癌警示:年輕化趨勢不容忽視,三點提醒早期檢查

排便習慣改變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 圖 /Heho健康
排便習慣改變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 圖 /Heho健康

 

大腸癌連續多年蟬聯台灣十大癌症之首,根據衛福部統計,每31分14秒就有一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高發原因包括遺傳、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抽菸和喝酒等。隨著大腸癌患者呈現年輕化趨勢,且初期症狀不明顯,醫師特別提醒以下三點,幫助民眾早期發現與預防。

 不少人都把肛門出血當痔瘡。  示意圖/Pixabay 

  1. 肛門出血不是小事**

肛門出血不一定是痔瘡,可能是大腸癌的早期徵兆。若出血持續或治療後再次出血,應提高警覺,安排大腸鏡檢查以確診。 

  1. 排便習慣改變**

持續性的排便困難或習慣改變,如「裏急後重」的感覺,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醫師建議,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有時僅需簡單的觸診即可發現問題。

  1. 高危險族群需定期檢查**

家族有大腸癌病史、愛吃燒烤及紅肉的人,屬於高危險族群。醫師建議,年輕人每年自費進行糞便潛血檢查,50歲以上者應每年接受糞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查。 

近來乙狀結腸癌及直腸癌患者增多。醫師指出,持續性出血是直腸及乙狀結腸癌的主要症狀,當發現肛門出血時應盡快就醫,不可輕忽。 

 

 

50歲以上者應每年接受糞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查。圖 / 健康醫療網療,提高治療效果,降低病發風險。

馬偕醫院血液暨腫瘤科主治醫師宋孟達表示,大腸癌症狀依腫瘤位置而異。右側大腸腫瘤常見貧血、腹痛、腹脹及體重減輕,左側大腸或直腸腫瘤則多見血便及排便習慣改變。 

專家強調,保持健康飲食,少吃油炸和紅肉,多吃綠色蔬菜,少抽菸喝酒,並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是預防大腸癌的關鍵。定期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和治

 

我想要留言

熱門新聞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icon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