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用類固醇會得皮膚病? 食藥署:亂用易產生副作用

用類固醇會得皮膚病? 食藥署:亂用易產生副作用

類固醇具有抗發炎、免疫系統調節及止痛的作用,但民眾對類固醇往往聞之色變,原因不外乎其有月亮臉與水牛肩等副作用,近來網路上更盛傳使用類固醇會得皮膚病,對此食藥署表示,使用類固醇一定要遵循醫囑,民眾勿亂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

俗稱美國仙丹的類固醇,是人體內即可自行合成的腎上腺荷爾蒙的一種,具有抗發炎、免疫系統調節及止痛的作用,對於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腎絲球腎炎、發炎性關節炎)、氣喘、過敏性疾病等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類固醇在體內可以促進或分解肌肉、脂肪、皮膚,但使用類固醇需依據病情適度控制類固醇用量,因為長期大量使用外用類固醇,確實可能會出現皮膚變薄、肌肉萎縮、瘀青,也容易有青春痘、色素沉澱等其他皮膚相關副作用,導致患者誤解為皮膚疾病。

此外口服類固醇也會造成體重增加(如月亮臉、腹部堆積脂肪)、頸背部突起(俗稱水牛背)、血糖增高、消化道潰瘍及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

食藥署表示,使用類固醇最常見的問題是民眾常自行購買含類固醇的藥物服用,或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誤用類固醇藥物,使得過度使用類固醇,導致身體受到危害。

提醒民眾勿亂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而且類固醇依藥品風險可分為處方藥及指示藥,若為處方藥,需經由醫生診斷及處方後才能使用;若為指示藥,則需依照醫師、藥師指示,或藥品外盒及仿單的標示內容使用,這樣才能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新聞來源:Taiwan News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