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聚點22處「共享空間」免費開放,支持青年走進地方實踐夢想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推動的「青聚點地方創生人才培育獎勵計畫」,於114年全面升級,整合共享空間、在地課程與實作資源,鼓勵青年走入社區、參與公共行動,打造地方創生的實踐平台。計畫規劃近300堂「在地課程」、逾200個「蹲點實作」機會,新增22處「共享空間」與41場「青年小聚活動」,以地方深耕與跨區交流雙軸推進,協助18至35歲青年在實作中累積行動經驗,建立地方連結與創新能量。全台「共享空間」遍佈各縣市,配備完善設備,開放青年免費使用。無論是構思企劃、舉辦小型活動或諮詢討論,青年只需至空間行事曆登記並提交申請表,經確認後即可使用,每月至少開放8小時。位於雲林西螺鎮的「媳婦兒」將閒置老宅翻修活化,打造可容納20人的活動空間(圖/翻攝自教育部網站)雲林西螺的「媳婦兒」為一例,將閒置老宅改造成可容納20人的活動空間,適合舉辦講座與電影放映,鼓勵青年對話與交流;澎湖馬公的「農嶼海」則設有完整廚房,讓青年透過共煮共食,深化人際互動;屏東瑪家鄉的「深活共構」結合農業特色,發展食農教育場域,引導青年從勞動中理解地方價值。屏東瑪家鄉的「深活共構」結合在地農業,規劃實作型的食農教育場域,讓青年能走進地方、連結土地(圖/翻攝自教育部網站)青年署表示,行動的第一步往往來自一個安身立命的空間,青聚點正是青年落地實踐的重要後盾。無論是剛起步的創意發想,或是拓展中的地方行動,共享空間都能成為連結夥伴、推進計畫的起點。更多空間資訊及申請方式,可至青聚點官方網站查詢(https://reurl.cc/aeXy0G),青年可依自身需求選擇場域,讓理想在地方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