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各國可從英國2050全面零排放政策學到什麼?

各國可從英國2050全面零排放政策學到什麼?

自從《巴黎協定》簽署後,世界各國都在訂定方向達到減少碳排放目標,並朝著2050年的總目標-減碳80%邁進;我國政府則訂定減碳50%。然而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近期做了一次「2019台灣電力使用與能源轉型民意調查」,僅1%的民眾知道該政策,且僅有14.8%民眾認為政府機關在節能減碳上有積極作為,顯見國家政策與民眾認知存在巨大鴻溝。若政府通過一個影響全民的法令,而大多數民眾卻不曉得,這個目標要如何達成?要如何去推動呢?

前首相梅伊:「英國必須領導世界邁向比較乾淨和環保的經濟成長模式。」

  而在英國,前首相梅伊於6月12日提出希望英國在2050年前達到近零排放的目標。這對許多國家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事,對台灣人來說肯定反應也相去不遠,但英國政府相信可以達成。因此我們觀察英國的作法,以作為各國推動減碳政策的借鏡。據英國氣候變遷部預測,若能達成目標,從生物多樣性、噪音污染、空氣品質,甚至是公共衛生都將有很大的改善,進而影響國家健保體系,將有助於減少支出。因此期許英國可以在2050年達到全面零排放的目標。

  英國是全球第一個立法明定減碳目標的國家,2008年所訂出的《氣候變遷法案》一直被國際奉為榜樣。若從《氣候變遷法案》將減量目標修正進去,只要國會議員通過便可實施,前首相梅伊感性表示,英國在工業革命引領世界,全世界首座燃煤發電廠於 1882 年在倫敦啟用,很快地在全球普及。經過200年,英國將再度引領全世界走向更清潔、更乾淨的能源。

  梅伊看似不重視氣候變遷部的重要性,實際上她已經將這個部門融入國家戰略中。據悉,目前約有40萬人受僱於低碳行業或相關供應鏈,英國已經成為全球乾淨、創新的標竿。英國人覺得只要持續下去便能達成目標。加上英國還是全世界第一個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的國家。因此從醫護人員、宗教領袖…等,都寫信給梅伊,要她要好好的處理氣候變遷的問題,甚至連全國農民聯合會也提出,希望農業可以在204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的目標。可見從英國各界都希望能夠達成此目標。

 

英國碳排放量與經濟成長脫鉤 值得各國借鏡

  2018年全球的二氧化碳創紀錄之高,達到331億公噸之多,比2017年成長1.7%左右。本來在2015至2017年間,全球仍持樂觀態度,沒想到2018年會有如此高的紀錄。而增加的原因則歸咎在經濟成長、極端氣候的影響。因能源的需求成長了將近2.3%,使得碳排放量也隨之成長,尤其是中國、印度與美國這三國總共增加了5.6億公噸。相較之下,英國成功透過能源轉型,從燃煤到再生能源直接帶動英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下降,意味著減少碳排放量並不會造成經濟退步,使得碳排量和經濟成長脫鉤。

  歐洲氣候基金會的首席執行官蒂比亞納(Laurence Tubiana)過去談論2℃,現在已經降到1.5℃,因此呼籲大家仿效英國的作法,雖然很難但仍需執行下去。有些國家雖然已經訂好法律,卻不會真的落實。究竟障礙在那裡呢?若要解決氣候變遷,兩個最大問題分別是「技術」與「政治」。技術指的是太陽能、風能各種能源的成本,若有較先進的技術,就能減少成本,相對來說就能減少推行的障礙;政治的挑戰在於,雖然全球195個國家皆有共識,希望2050年達碳中和遠大的理想,但不是每個國家都能用同一套方法解決碳排放的問題,加上經濟衍生問題,例如歐盟提出的「碳邊境稅調整」提案,目的就是讓歐盟企業與別國企業公平競爭。由此可知,雖然有英國作為借鏡,但各國要推動減碳政策,仍有一段路要走。

 

新聞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