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泰國新住民模範楷模林琇文 抵押老家就為了來台灣

來自泰國的林琇文分享她將泰國老家抵押,而才有機會來臺工作的故事。 圖/翻攝自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來自泰國的林琇文分享她將泰國老家抵押,而才有機會來臺工作的故事。 圖/翻攝自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編輯/紀佳宜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與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幸福北台灣】合作,報導新住民在臺灣的故事。本集「我曾自身經歷了『外勞』的定義」(6月18日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播出)邀請來自泰國東北的林琇文,分享她將泰國老家抵押,而才有機會來臺工作的故事,並由主持人陳亞鈺、陳玉水訪談。原先以移工身分來臺的林琇文,因語言不通遇上諸多困難,成為臺灣新住民後,她不斷精進自己,現在於桃園移工中心當通譯人員,成為移工們溫暖的後盾。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也將本集節目翻譯撰寫成中文、英文、越南文、泰文及印尼文等5種語系,讓更多讀者及聽眾更了解新住民的異鄉生活。

「我去臺灣好不好?因為我想冒險,想變獨立,重點是我想要賺錢!」林琇文回憶二十年前,那時正值台灣經濟大好之際,許多泰國人為了賺錢,會來台灣「挖金」,原本就半工半讀的她,也萌生來台灣打拼的念頭,跟媽媽提出想要從大學休學的計畫。

林琇文說,媽媽原本就信任她,只回說,如果文件準備齊全,只缺錢的話,「就把祖先留下的房子拿去抵押。」然而鄰居卻酸言酸語說,要小心女兒到國外就跟人跑了,房子沒了,還得去橋下當流浪漢。

不過,她媽媽沒受到影響,反而鼓勵林琇文,若他人如此道長短,「你更要做好。」

首次來臺工作,想省錢的林琇文靠著「遞補函」入境,做前一位移工未完成的三年聘約,省下許多仲介費。但是她在工作時常聽到「外勞」兩字,當時對中文一竅不通的她,還問一旁的同事:「他是在叫我嗎?」最後她自我拼湊出「外勞」的定義──叫你做什麼就做,你不能說話,不要的工作都丟給你。

延伸閱讀:逾期外來人士現身輕罰 移民署協助你(妳)回家

林琇文(左一)2021年榮獲新住民楷模。圖/翻攝自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林琇文坦言第一次來台灣時過得並不快樂,有時去菜市場買菜,還明顯感到老闆似乎故意抬高價錢,主持人聽了都覺驚訝,「但是,現在沒有這種問題了,政府不但協助教我們中文,手機資訊也很方便,移工多少都懂一些中文。」林琇文說。

第二次回到臺灣,林琇文在華碩電腦擔任PC板工作員,身分也從移工轉成新住民,並且在台灣結婚生子,當女兒上小學時,她則上夜校學習中文,「那時每次上課時,都把她帶在身邊,晚上給她買個便當,讓她也靜靜地坐在一旁,聽老師講課。」主持人聽到這裡,彷彿也看到母女同班的畫面,驚呼「好可愛喔!」

林琇文念夜校時,一位越南朋友建議她可以上教學人員的課,這也影響了她的後半生,就在她接受「桃園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為期半年的的培訓課程後,她進入移工中心專班當泰文通譯,並提供各式工作和生活的輔導。

由於曾經是「外勞」的身份,她對所有服務對象,有著深深的同理,「我懂他們需要什麼、缺什麼。」

主持人聽了林琇文的故事後,感動不已,對於她能在有能力和條件後,投入服務移工這領域,成為他們的後盾,讓移工們在工作上和生活上更安心,「真是讓我心懷感激。」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立教育廣播電臺【幸福北台灣】,「我曾自身經歷了『外勞』的定義」。

延伸新聞

熱門新聞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icon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