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曾俐瑋/新北採訪報導] 結婚來臺已經5年的陶氏儿容,由於大學時在天津就讀漢語相關科系,所以中文聽、說、讀、寫都流利,問起她在臺灣生活適應上的問題,儿容說語言不會造成困擾,但剛來的時候對北部寒冷的氣候不太適應,吃的東西也沒有越南來的甜,很多臺灣人去飲料店要喝減糖飲料,她卻喜歡喝加糖的奶茶,時常令店員感到很訝異。
移民署窩心接納新住民
陶氏儿容初到臺灣時,便覺得移民署的公務員很讚,應對新住民會產生的疑問很有耐心,十分具有服務精神,常常令她感到臺灣社會很窩心。為了拓展自己的人際生活圈,她也參加過許多新住民活動,像是伊甸基金會為新住民開了很多課程,她曾經上過彩繪指甲培訓,免費為民眾做公益彩繪指甲。
「臺灣的新住民活動很多,交流平台的訊息也很豐富」儿容讚許地說,今年聖誕節她還帶著女兒參加了移民署的聚會,表演臺語聖誕歌,作為伊甸新住民臺語班的成果發表,新住民唱臺語歌這樣的特色活動,讓現場的大、小朋友們都歡笑不斷。
社會刻板印象促公益動機
「新住民姊妹們在臺灣只要找到自己適應生活的方式,對社會也可以做出很多貢獻。」陶氏儿容說,許多在臺的新住民姊妹除了照顧家庭,也時常能付出自己的時間與能力,在社會上做許多公益推廣活動,讓她感到十分敬佩。原本她也從沒有想過會花時間去做志工,只覺得將來孩子長大,自己能夠重回職場就好,卻在來臺灣不久後發生一件事,徹底地改變了她的看法。
當時陶氏儿容帶著女兒參加先生公司的尾牙,因為孩子年幼不耐久坐,所以便到附近便利商店透氣,不料卻因為洩漏了口音,引來一位長輩開口問她:「你先生花多少錢買妳來?」她聽了非常困惑,自由戀愛結婚的她,沒想到會遇到這樣的說辭,當下她急於解釋,對方卻似乎聽不進去。
後來陶氏儿容上網查詢,才知道臺灣存在著這樣的社會狀況,許多人因為對新住民不甚理解,所以產生了一些刻板印象。此時儿容才驚覺,原來增進新住民與臺灣人的文化交流,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所幸自己性格也十分外向,應該要把母國文化優秀的那一面,推廣給眾人知道,打破民眾對新住民族群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偏見。
實踐志向推廣母國文化
陶氏儿容為了實踐文化推廣志向,她參加了由新北市立圖書館成立的「新住民公益故事團」,這個團隊由令人敬佩的緬甸新住民姊姊郭萍芬擔任隊長,平時會培訓新住民姊妹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她們懂得如何向大眾推廣自己的母國文化。團隊在每個月第二、四週的星期日早上,在新北市圖總館固定有「新住民媽媽說故事」的活動,團隊培訓的新住民志工們會用中文介紹她們母國的文化故事,萌發孩子們對多元文化學習的興趣。
除了公益故事團的活動,陶氏儿容也時常帶著先生和孩子參與很多志工或是新住民文化的活動,像是參加基隆移民節、臺北水燈節等,期望貢獻一己之力,把母國的文化推廣社會的各個角落。
開花結果的那一日
「我最開心的是,臺灣的孩子也想跟我學越南語!」陶氏儿容說,平時她在北市文山區的興隆國小、萬福國小教學童越南語的新住民母語,今年有非新住民二代的臺灣孩子,因為聽同學說她的教學很有趣,就慕名來選課。這讓儿容在語言教學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動力,很開心自己努力推廣逐漸開花結果,讓臺灣的孩子們也樂意學習,增進對彼此族群的理解。
如果問陶氏儿容對臺灣生活有什麼感受?她會說很喜歡臺灣,可是對自己的家鄉還是會時常思念,飲水思源,未來還是會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幫助家鄉的孩子,回報故里。儿容也許一時還沒意識到,她在臺灣推廣新住民文化所建立的良善循環,一定會在未來的某一日,以眾人之力,回饋到她所思念的遙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