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經歷自我認同探索 新二代李芸綺投入社工NGO

李芸綺在越南留影 圖/李芸綺提供
李芸綺在越南留影 圖/李芸綺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編輯/方巧如

「為什麼她飄洋過海來台,卻沒有過上幸福的生活?」就讀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的李芸綺,多次與越南籍母親回越探視親人後,見到母親難得放鬆的神情,想起母親總是告誡自己:「不要讓人知道媽媽是越南人,這會讓人看不起你。」讓身為新二代的李芸綺,不免思索起自己的身份認同。

才20出頭的她,年紀輕輕,卻已開始關心社會議題,投入NGO團體,她常常自問「新二代的生命歷程被大眾抱持了什麼樣的期待?」「是因為媽媽的身分從小受到他人的耳語與歧視?還是積極學習媽媽的母語,順著新南向政策,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人才? 」

李芸綺(左三)與親友在越南合照 圖/李芸綺提供 

李芸綺口中的媽媽能幹又活潑,「但是,就連我覺得自己已經是跟媽媽是最親近的人了,卻還沒辦法真正理解她的心情。」常在家庭中擔任媽媽和奶奶溝通橋樑的李芸綺直到念了高中,才慢慢體會語言的不同,讓媽媽在台灣的生活常常遭逢艱難的處境。

她想起媽媽常告誡的「不要跟別人說妳是越南人。」就算李芸綺總不厭其煩地地要媽媽不用擔心,媽媽卻還是再三強調。「回頭想,媽媽會有這樣的認知,可能是源自於她在台灣社會經歷的負向感受,不希望我也重蹈覆轍。 」 

李芸綺開始關注社會議題,上了大學也透過參加「越在嘉」NGO團體,以及「聽你說平台」,不但開始梳理身份的認同,也撰寫文章,跟著團隊進行田調。她也觀察到,社會工作在台灣原本就沒有太被重視,人數過少,「而新住民的社會工作因語言隔閡,更為欠缺」。

她決定透過學習越南語,除了拉近與媽媽還有越南家人的距離,也希望未來有機會能透過語言,能參與新住民的社會工作。

「新二代的自我身分認同中實在交織太多複雜的感受,以至於我至今還未尋得答案。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新住民二代是媽媽賜給我的身分,已是生命不可逆的必然,也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成為媽媽的避風港,成為媽媽在台的重要支柱。 」

或許,身分認同還在迷茫,但李芸綺深刻地知道,她想更了解媽媽也想更認識越南,在愛的表現上,「對我或對媽媽,都是不分國籍的。  」

延伸新聞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icon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