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300年前台北盆地是大湖?故宮展出古地圖揭開歷史面紗

故宮北院於9/05~12/01推出全新展覽「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圖 / 翻攝自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故宮北院於9/05~12/01推出全新展覽「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圖 / 翻攝自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故宮北院於9月推出全新展覽「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其中一幅描繪1722年左右的「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引發關注。該圖顯示當時的台北盆地完全被水域覆蓋,與清代郁永河在《裨海紀遊》中形容的「水急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相符。在1722年左右繪製的「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圖中的台北盆地完全沉浸在水中(圖 / 翻攝自聯合新聞網網站)

在現代科技盛行的時代,我們習慣使用手機地圖和導航系統,但古代人們如何辨識方向並抵達目的地?展覽展示了古地圖及書籍中包含的道里圖,涵蓋了道路和里程數的資訊。雖然古地圖無法與現代導航系統的即時便利相比,但其形式多樣,例如商書中的路引、帝王出巡用的詳細往返程站圖、邊防圖以及地方政區圖中的城市路線圖等,都提供了豐富的資訊。 

「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是展覽的亮點之一。與台灣博物館珍藏的康熙台灣輿圖相比,該圖顯示了從沙馬磯頭(今貓鼻頭)向北至大八里社渡頭的主要交通幹線,即17世紀以來的南北大路。 

此外,圖中描繪的「康熙台北湖」也是一大特色。1694年(清康熙33年)大地震引發地層下陷和土壤液化,颱風時海水倒灌,使台北盆地一度形成深達3至5米的大湖泊。學者推測,該湖在100多年後因淤積而消退,成為今日的台北盆地和淡水河。「康熙台北湖」至今僅見於少數古地圖,仍然是一個謎。 

康熙36年(1697年),郁永河從福建來台開採硫磺,並在《裨海紀遊》中描寫從淡水河進入關渡的景象,稱「水急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 

展覽中的古地圖未署名,但根據故宮院藏《沿海岸長圖》的勵宗萬跋文,「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為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於1722-1724年間所繪的「海洋、台灣二圖」中的台灣圖。 

策展人盧雪燕表示,本展特別設計了「走在台灣的路上」多媒體互動裝置,融合了「康熙台灣輿圖」和「乾隆台灣地圖」,以及新竹至故宮的空拍動態影像,讓觀眾能真實感受古代台灣南北大路。此外,展場外的「台灣是我的家」互動專區,依據〈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為基礎,展示各地名產,並邀請觀眾通過掃描QR code填寫回饋單,進一步增進觀眾與展覽的互動和共鳴。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