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年輕女性 梅毒及淋病感染增加,疾管署呼籲安全性行為及定期篩檢

國內確診一例先天性梅毒病例,為一名兩個月大的嬰兒。(圖/Heho健康提供)
國內確診一例先天性梅毒病例,為一名兩個月大的嬰兒。(圖/Heho健康提供)

疾病管制署(CDC)於21日宣布,國內確診一例先天性梅毒病例,為一名兩個月大的嬰兒。該嬰兒於今年6月上旬因發燒至40度就醫,醫生發現其皮膚紅疹、色素沉著及骨質異常,進一步檢驗確診為先天性梅毒。嬰兒的父母也被檢出梅毒陽性,三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療。母親於孕期第12週和第32週的梅毒檢驗均為陰性,推測感染源自懷孕32週後的不安全性行為。 

 近年來梅毒及淋病病例呈現上升趨勢。(圖/翻攝自Pexels)

國際上,近年來梅毒及淋病病例呈現上升趨勢。以美國為例,2022年先天性梅毒病例超過3,700例,比前一年增加755%。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台灣2023年新增確診梅毒病例9,941例,淋病病例8,257例,主要原因是不安全性行為。與2022年相比,梅毒病例上升2%,淋病病例上升3%。15至24歲族群的增幅最為顯著,梅毒病例增長19%,淋病病例增長7%。女性感染病例雖然相對較少,但增幅明顯高於男性,女性梅毒病例增加21%,女性淋病病例增加8%。

疾管署解釋,梅毒和淋病是通過皮膚、黏膜和血液傳染的性傳染病。梅毒的常見症狀包括無痛性潰瘍、皮疹等,未接受治療的晚期可導致嚴重併發症。孕婦若感染梅毒且未治療,可能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導致胎兒死亡或先天性梅毒。淋病的常見症狀包括尿道化膿和排尿刺痛,女性感染後症狀不明顯,未及時治療可導致不孕及其他感染。 

 孕婦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降低先天性梅毒的風險(圖/翻攝自Pexels)

疾管署強調,雖然梅毒及淋病是可治癒的疾病,但無法終身免疫。預防性傳染病的關鍵是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定期篩檢和早期治療。孕婦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降低先天性梅毒的風險。一旦確診,應提醒性伴侶接受篩檢和治療,避免反覆感染。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或懷疑感染性傳染病,應立即就醫。可參考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的「性健康友善門診一覽表」尋求相關諮詢和服務。如有疑問可撥打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我想要留言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