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發會的推估,台灣於2020年將首次出現「人口負成長」的狀況。除了社會型態轉變外,造成現今年輕人不想生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公共托育資源缺乏」。為了解決一般幼兒和特殊兒童迫切的問題,唐氏症基金會這些年來陸續承辦了7間公共托育中心,專為0-2歲的幼兒提供安全且豐富的學習環境。
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的女兒妙妙本身是一名唐氏症寶寶,當妙妙長大要去幼稚園時,吃上了無數的閉門羹。林正俠深刻體會到那種無力感和絕望感,也因此堅定了他在基金會創辦「早期療育機構」的決心,於是11年前「愛家發展中心」就這樣誕生了。
早療機構為特殊兒童的家庭帶來轉變的機會,但林正俠認知到唯有讓大眾都能夠理解身障兒童的處境,並且帶著同理和包容的眼光去擁抱這些孩子,這個社會才能真正達到共融共好。
所以他積極地將早療專業知識帶入公托中心,從幼苗的根基開始培育,若中心內的孩子有發展遲緩的跡象,具備專業知識的教保員和基金會的早療網絡,就能迅速的為家長提供資源。
唐氏症基金會承辦的新莊裕民公共托育中心,完全比照提供給身障兒童的設施設備。在幼兒教育上,也會依照特殊兒童的需求訂製不同的課程。林正俠相信從小開始的良性互動,能有效的消除大眾的歧視和偏見。
秉持「哪裡有需求,就往哪裡去」的服務原則,唐氏症基金會也前進離島,為偏鄉注入資源,2015年率先在馬祖設立公共托育中心,林正俠苦笑說到創辦之路的艱辛:「才去第一年就燒掉100多萬,雖然賠錢還是咬牙撐下去。」
服務是永無止盡且極度需要熱情的工作,面對政府機關,他仍不間斷地持續倡議,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保障名額提供給身障孩子入學。由於社會工作型態的轉變,不少父母常常得加班才能去接小孩,他提議應該提高延拖費用,這樣同時能為家長和教保老師帶來改善。
林正俠說他的初心很單純,「基金會的服務都是跟著我女兒不斷成長的。」因為感同身受家長的辛苦,所以永遠要多花心思盡力恢復家庭的功能。弱勢家庭不是統計資料上冰冷的數字,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靈魂,社會政策應該如同陽光,溫柔地為每一個陰暗角落帶來溫暖和希望,並陪伴一個家庭重新建立安全感,「我做的事情,就是幫大家把笑容找回來。」
新聞來源:台灣英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