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曾俐瑋/彰化採訪報導] 到訪位於永靖的彰化縣新移民協會這一日,中臺灣的天氣已經熾熱起來,一名移工正在接待廳中歡唱,與當下全世界中流行疫病的恐慌形成強烈對比。協會座落在小鎮民宅中的一角,牆上貼滿了許許多多的活動照片,這是一個成立已近17年的在地非營利組織,照片新新舊舊,卻充滿了新住民在臺灣生活所激發的創意與活力。
彰化縣新移民協會的前任理事長李孟涵,總是梳妝齊整、笑臉迎人地為協會接待客人,出生於越南華僑家庭的她,個子不大,卻充滿堅毅的氣質,她說,從小家中姊妹多,主要務農,家庭經濟並不好,也沒有機會受到完整的教育,結婚來臺以後,她一路從國中、小,念到大學、研究所畢業,深信自己的未來,要靠自己打拚,如果臺灣這個社會給了新住民良好的機會,自己也要努力抓牢。
成立新移民協會 為處理家暴問題
問起彰化縣新移民協會當初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處理家暴問題。」李孟涵直截了當地說,家暴是社會中時常隱而不見的家庭問題,它以各種形式存在,影響著許多人生活的安定,這些問題若沒有得到協助,很容易讓新住民成為社會上的弱勢者。許多新住民姊妹,剛結婚來臺時,語言也不通,文化上也不適應,相處上可能與夫家出現摩擦,無法融入在地的生活,遇到一些比較強勢的家人,就可能產生家暴問題。比起在大都市,鄉鎮中弱勢而傳統的家庭更多,這些家庭迎娶了來自異國的新住民姊妹,但是無法解決文化隔閡問題,所以時常可能產生各種形式的家庭暴力。
彰化縣新移民協會的創會會長,就曾經遭受過家暴威脅,離開夫家後,與一位認識的臺灣朋友成立了越南同鄉會,來協助在地的新住民朋友,改善家庭關係或脫離家暴問題。後來協會也有其他國家的新住民加入,便在政府的指導下成立新移民協會。如今,彰化縣新移民協會的會員有300多人,組成以彰化市、埔心、永靖、員林、大村等地的姊妹居多。
培力新住民姊妹 走入社區分享文化
早期彰化縣新移民協會成立的目標,是為了改善新住民朋友們的家暴問題,後來社會風氣漸變,對新住民朋友的了解與尊重加深,家暴問題不若以往那麼頻繁而嚴重,協會也發揮同鄉會的功能,除了交流聯誼,也培力在地姊妹們的各種知識與技藝,協助她們學習新的技能,發展自己的一技之長,提升在就業市場中的價值。
「我們很多的姊妹現在從事美髮、美甲、餐飲的工作,也很多人擔任小學的母語教師,或是在各種社區活動中擔任志工講師,分享自己的母國文化。」李孟涵說,社區中的文化講師其實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讓社區中的長輩可以重新看待她們這些異國媳婦,了解其他國家的多元文化並學習彼此尊重。一開始她們還會想該如何親近長輩,後來想到文化分享可以從美食開始,新住民姊妹和社區阿嬤做麵包、春捲,與長輩拉近距離,自然會產生好的印象,對新住民也不再歧視。
為了建立與社會的良好關係,彰化縣新移民協會不僅培力新住民姊妹,也積極與中央或地方政府合作,「不管是哪個單位的案子,只要有機會、有能力,我們都會申請來合作看看。」所以不管是勞動部、地方政府、教育、文化局處,或是移民署,彰化縣新移民協會都申請或加入過各種合作案。像是移民署新住民發展基金補助的美容美甲、烘焙培訓課程,或是每年彰化新住民姊妹盛事「卦山神廚大賽」,這些活動豐富了新住民的日常生活,也讓她們成為臺灣不可忽視的文化風景。
時刻學習成長 為勉勵新住民自我提升
「新住民要想融入臺灣社會,語言還是關鍵基礎。」李孟涵說,所以協會至今每個禮拜,都還是有教華語的課程,讓新住民與移工都能來參與。她說,20多年前來的姊妹比較辛苦,不只語言不通,當時臺灣社會對姊妹們的接納與了解也不深,所以協會由輔導姊妹家暴問題開始,如今也將觸角伸及社會的各個角落,把文化尊重的這堂課,讓姊妹們與她們的家庭、與在地的社區共享。
李孟涵說,他時常鞭策姊妹們,要盡自己的努力去學習成長,不要讓某些刻板印象延續,甚至影響到自己的下一代。因此她也時刻不放鬆,一步步把自己學歷都補足,希望能鼓舞到新住民姊妹,更希望臺灣社會能看見她們努力的價值,尊重每一位身邊的新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