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輕鬆在家做早療,5 個小訣竅助孩子快樂成長!

對於早療的新觀念是要融入生活中,且家長也需要一起上課,並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圖 / Heho提供)
對於早療的新觀念是要融入生活中,且家長也需要一起上課,並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圖 / Heho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家裡的小寶貝到兩歲還不會說話,只有一一阿阿的聲音?這可不單單是發育稍慢的問題。許多家長帶孩子上了早療課,但效果不如預期,其實關鍵可能在於復健次數不夠多。專家強調,早療應該融入日常生活,並分享了五個簡單技巧,幫助父母在家就能進行早療訓練,讓寶貝大有進步。

許多孩子需要早療,但一週只有兩三次的復健頻率往往不足以解決問題。職能治療師杜婉茹指出,家庭環境是孩子的主要活動場域,如果家長無法在家引導孩子,進步自然會受限。她強調,「治療頻率與進步速度正相關」,孩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才能夠提升發展。其實家長不必擔心自己體力不夠或準備特殊教具,很多家事和日常例行活動都是寶貝學習的好機會。

5 個小技巧讓早療變得輕鬆有趣!

★配合居家作息,隨機引導學習
早療其實可以無處不在,語言治療師彭聆建議,像是丟垃圾、收拾物品的動作,都能成為學習的一部分。杜婉茹表示,走在路上看到的門牌、公車號碼都可以用來教孩子辨認數字,而不需要特別準備教具。

★讓孩子參與家事,從簡單的開始
收衣服、曬襪子這些日常家務,都是孩子學習認知和發展手指精細動作的好時機。例如,請孩子找出兩件相同或不同顏色的衣服,或者幫忙使用曬衣夾,可以訓練小肌肉的耐力。杜婉茹補充,父母可先學習正確的動作姿勢,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善用孩子的興趣,促進眼神交流
對於不喜與人眼神交流的孩子,家長可利用孩子喜愛的食物來增加互動。將孩子愛吃的食物放在自己的眼睛前,孩子會專注地看,從而與父母自然建立眼神交流。同時,這也是訓練手勢或口語表達的好機會。

★出門帶玩具,記錄遊玩時刻
吹泡泡、丟球等活動都是發展口腔與大肌肉動作的好幫手。父母用手機或相機記錄孩子的遊玩時刻,回家後可以與孩子一起回憶,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照片的主角就是他們自己,這能增進孩子的交流意願。

★避免過度依賴 3C,設限合理使用時間
現代家庭經常使用手機育兒,雖然方便,但對孩子語言發展影響極大。彭聆提醒,2 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觸 3C 產品,而 2 歲後也應控制在每日 30 分鐘以內,並且由父母篩選合適的內容,透過共同觀看來加強互動,這才有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家長在家庭練習中不應過度保護孩子,應鼓勵他們參與家務,以提高學習機會,進而促進孩子的進步與成長。 (圖 / Heho提供)

如果在孩子成長中發現任何發展異常的跡象,家長應及時尋求專業的評估與治療。早療不僅是在診所內的課程,更是家庭生活中的不斷練習。讓孩子參與日常家事,給他們做中學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寶貝的發展突飛猛進,變得更加自信和獨立。

原文出處:媽媽寶寶

延伸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