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林明弘推出展覽「24/7」,將美術館打造成如便利商店可自由進出、親民且具設計感的環境,藉此探討美術館突破藝術與日常生活邊界的可能,自即日起於北美館藝想迴廊展出。
林明弘生於日本東京,現今於臺北和比利時布魯塞爾生活與工作。林明弘曾於台北雙年展時,在北美館創作「無法無天」,以鳳凰牡丹花色佈滿一樓大廳地板,並於隔年再將花布帶入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所在的一級古蹟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堪為其最為人知的代表作。
林明弘最新展覽「24/7」,試圖打破以往觀者欣賞繪畫的方式和距離,讓作品可以踩、躺、坐、臥,被觸摸與體驗;當置身於花色和圖紋的同時,引起觀者對於其所蘊含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產生反思與奇想。
北美館表示,此次展覽為藝術家針對迴廊空間特性與定位限地製作,24小時為1天、7天為一星期,「24/7」意指全天候、永無止盡時間的涵義,而此空間正是美術館嘗試突破藝術與日常生活邊界的平臺。
北美館說明,臺北市立美術館三樓的藝想迴廊,具有開放、流動的場域特性,提供觀者得以綜覽全館場景、感受美術館大廳週邊的穿透性視野。
在藝想迴廊的「24/7」計畫尋找接近日常生活的情境,在線性、流動的迴廊當中,林明弘設計出一個沒有特定入口及出口、開始或結束的開放空間,並以兩種高度抬升榻榻米平臺,搭配自牆面色系延伸的坐墊,以及作為光源的野口勇(Isamu Noguchi)Akari系列紙燈,皆給予觀眾在此空間中得以自由行動的暗示。
野口勇是日美混血藝術家,設計的Akari系列日本和紙燈籠深受歡迎。野口勇曾形容自己的燈就像是一個漫遊民族,旋繞在藝術與設計之中,而此意涵與本次「24/7」的計畫概念相互呼應。
林明弘選用野口勇雕塑般的燈具點綴迴廊空間,賦予藝術作品實際照明的功能性角色,轉化藝術之於日常生活的意義,在美術館中,點亮一個可供觀眾自由使用的公共空間。
「24/7」展牆對應平臺上的榻榻米,以1:2的矩形排列組合而成,其中影射便利商店的色彩配置,來自林明弘對於當代社會環境的觀察。臺灣便利商店的角色從單純的商品販賣,轉變為提供多元服務,甚至包含餐廳、咖啡館特性的複合型休閒空間。民眾可以隨時進入便利商店,參與當中的社會脈動,及潛在的人際互動。
更多關於「24/7」空間計畫交流互動的課程與活動,請至臺北市立美術館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