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中式料理最具國際化的春捲(Spring Roll) 竟然與清明節有關

清明節吃潤餅的習俗,源自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 圖/翻攝自pixabay
清明節吃潤餅的習俗,源自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 圖/翻攝自pixabay

春捲 (Spring Roll),是最具國際代表性的中式料理之一,將各種食材包在薄餅裡面直接捲著吃,或經過油炸後食用。其實春捲(Spring Roll)的由來跟清明節有關,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清明節又稱寒食節,禁止開火煮食物,因此將食材包在餅裡捲著吃,清明節吃春捲(潤餅)的習慣,也在華人社會的傳統習俗流傳至今。

古時候的春捲比較像是現在台灣常吃的潤餅,是內餡的料是早就煮熟的,將食材以薄餅捲著吃,春捲內餡則是包著生食材拿下去煎炸料理之後才食用。

其實除了台灣會吃潤餅外,在越南、印尼,泰國以及菲律賓等地,都有不同的特色潤餅,潤餅甚至在荷蘭成為咖啡廳內最受歡迎的點心之一。

在越南,潤餅被稱為Gỏi cuốn是用米紙揉製包裹,餡料中放入生菜、熟肉或海鮮,再搭配魚露 (nước mắm) 醬汁一起食用,菲律賓的潤餅發音為lumpia,是受到中國福建一帶閩南語的音譯,也融入菲律賓飲食當中。

在泰國,春捲的吃法有很多變化,在街頭小吃常見的炸春捲,或是將糖絲包在潤餅皮裡吃的糖絲春捲,更是具有泰國特色的味道。

台灣在清明時分時常會舉辦包潤餅祭祖的活動。圖/內政部移民署提供

延伸閱讀: 臺越歌舞劇說唱人生獲移民署「多元文化 樂活創新」競賽特優

印尼的潤餅會依照地區食材不同,發展出不同種類的口味,也因為印尼曾經是荷蘭的殖民地的緣故,潤餅也因此融入荷蘭的菜餚中,變成一道受歡迎的特色小吃。

不同國家,有著不同口味的特色潤餅。圖/翻攝Bebs Armin FoxyFolksy臉書

延伸閱讀: 全球美食指標TasteAtlas 泰式奶茶PK珍珠奶茶

在荷蘭,潤餅有「loempia」、「kroepia」兩種稱呼,一種是咖啡廳中最受歡迎的餐點之一,做為開胃菜或小吃登場,另一種則是主食類,不僅包著蔬菜,餡料中還加入炒飯,而且形狀也偏向方形,在荷蘭沿海城市還設立歐洲最大的潤餅工廠,巔峰的時候每天最多可以生產70萬個潤餅,可見潤餅的魅力無遠弗屆。

我想要留言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