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住民二代馬金玲 難忘母親的家鄉味

馬金玲與節目主持人合影   圖/IC之音FM97.5提供
馬金玲與節目主持人合影 圖/IC之音FM97.5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編輯/蕭惟仁

與IC之音FM97.5【新生報到-我們在台灣】合作,推出一系列精采的新住民在台灣的故事。本集節目邀請廣西新住民二代-馬金玲,分享她的家庭背景,以及跟母親回廣西探親時的所見所聞。【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也將本集節目編撰成中文、英文、越南文、泰文及印尼文等5種語系。

延伸閱讀:台灣首位新住民國策顧問 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為新住民發聲

本集來賓新住民二代馬金玲。圖/IC之音FM97.5提供

馬金玲在廣西出生,兩歲時隨父母來台定居。父親為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台的榮民,母親為來自廣西的新住民。由於父母年紀差距甚大,加上母親新住民的身分,小時候曾因此遭到歧視,也曾對自我身分認同感到困惑。

談到小學時隨母親返回廣西探親時的記憶,馬金玲提到,那次遇見了許多第一次見面的親戚。原本以為見面時會感到尷尬,但實際相處起來卻十分融洽,彼此也會廣西話來交談,至今仍會透過通訊軟保持聯繫。

廣西之行令馬金玲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吃」的部分,例如與台灣不同的是,當地的菜市場會販售魟魚,以及人們購買螃蟹時,不會一次只買一隻,而是一次買非常多隻。此外,當地菜場販售食物、雜貨及服飾的店家或攤位,會各自分布在市場不同的區域,與台灣混合在一起的形式大不相同。在各式食物中,她最喜歡的「玉米火腿腸」。根據她的形容,火腿腸形狀細長,口感比蒟蒻還更軟,而且帶有甜味。馬金玲說,如果下次再去廣西時,她想嚐試看看螺絲粉。

延伸閱讀:逾期外來人士現身輕罰 移民署協助你(妳)回家

馬金玲與節目主持人合影。圖/IC之音FM97.5提供

在節目中,馬金玲也提到,過去她其實對「新住民」這個名詞沒什麼概念,直到2019年參加了一項新住民故事展覽後,才有更明確的理解。在展覽中,她與其他參展者展出了「回外婆家的行李箱」及「家族遷移地圖」,這也讓觀展民眾可以了解新二代成長的故事,以及看待事物的觀點。節目最後,馬金玲也應主持人要求,秀了一小段母親的家鄉話作為結尾。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