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吳欣穎/臺北採訪報導] 高中畢業後,隨著家人到臺灣生活的李眉君,不僅是印度在臺辦公室的成立元老,更自己成立工作室,從事口譯工作,他說:「雖然一開始創業很辛苦,許多文件都是中文填起來很吃力,但非常開心可以在臺灣生活!」
李眉君因父親工作的關係,自小就輪流在德國、奈及利雅等各種不同的國家生活,也許是因為從小就生活在不同文化間,李眉君對適應新環境與接受新事物的心態向來樂觀且包容,他說:「剛來臺灣時完全不會中文,但身邊的人都很友善,在學習上幫很多忙,也很樂意跟我教朋友。」因此即使語言不通,也絲毫沒有打壞他對臺灣的好感。
畢業後,李眉君因緣際會進入印度台北協會(Indian Taipei Association, ITA),擔任大使特別助理,當時協會正處於草創期,她跟著會長東奔西跑,累積自己的經歷與人脈,也在機緣下慢慢涉獵口譯工作,並成立自己的翻譯工作室。
李眉君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分享,新住民在臺灣是有語言優勢的,但若要投入口譯相關工作,一定要更深入的涉獵政治、經濟議題,也要精進自己的中文語言造詣,才能真正表達出講者的原意。他說:「如何在講者說出一個詞或一句時,就能想到相對應的語言,是最耗神的。」因此他建議有志朝向口譯發展的新住民或新二代,一定要從日常培養對母語及中文的敏感度。
談到對文化的刻板印象,長期從事臺印交流工作的的李眉君,建議臺灣人看印度,要有耐心,細細觀察,他說:「其實印度人是非常熱情的,如果有人在路上發生車禍,所有的人都會走過來關心你,印度的大家庭也非常熱鬧,非常喜歡問問題,關心家人。」
他認為,臺灣人常常會以「女生去觀光不安全」、「用手吃飯」、「工程師很多」等印象描繪印度,但這些就像瞎子摸象,也是些很極端的認知,一定要用開放的心態,從更多角度慢慢體驗印度,才能理解印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