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近百年後再走「中央尖山登山記」 林業試驗所為「鹿野氏馬蘭」正名

近百年後再走「中央尖山登山記」 林業試驗所為「鹿野氏馬蘭」正名

臺灣日治時期著名的生物學家鹿野忠雄(Kano Tadao)於1930年發表「中央尖山登山記」,也是我國第一筆正式文字記載的登頂紀錄,其內容提到一種小白花。時隔逾90年,林業試驗所植物分類團隊重走當年的路線,找到了書中的植物棲地,並將它以生物學家之名,命名為「鹿野氏馬蘭」(Aster kanoi),同時將其列為接近威脅的物種。

2019年8月,林業試驗所植物分類團隊根據1930年,台灣日治時期著名的生物學家鹿野忠雄(Kano Tadao)發表的「中央尖山登山記」,於2020年重新踏上他的腳步,深入中央尖山,尋找紀錄裡描述的一種狀似「瑪格麗特」(Chrysanthemum frutescens)的植物。

林業試驗所植物分類團隊找到當年的植物棲地,那時被稱作「玉山鐵桿蒿」(Aster morrisonensis)的小白花,經確認身分,由林業試驗所鐘詩文博士以生物學家鹿野忠雄之名,將它正式命名為「鹿野氏馬蘭」(Aster kanoi)。

研究發表人之一,林業試驗所鐘詩文博士表示,這種菊科植物僅見於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及太魯閣山森林界線以上的高山岩屑地,以往常常被誤認為更高海拔的「雪山馬蘭」(Aster takasagomontanus)。鹿野氏馬蘭雖然族群量尚稱豐富,但分布地較為侷限,且棲地近乎台灣之巔,很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因此建議列為「接近威脅」的物種。

鹿野氏馬蘭的模式標本目前存放於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中。該所研究人員表示,鹿野氏馬蘭分布的海拔高於3,000公尺,台灣近無類似環境的保種場域,但是藉由這些殘餘的材料進行試驗,可以讓他們在最低限度的採集下,更加了解這些新認識的物種。

經過一年的培育,鹿野氏馬蘭在福山植物園長得欣欣向榮,而負責鹿野氏馬蘭的人工栽植的林建融助理研究員發現,在海拔僅600公尺的福山植物園無須進行溫度控制,就能成功栽培出這種高海拔的嬌客。

他說,植物的天然分布是物種競爭下的結果,在人工環境中排除了競爭因子,因此往往發現目標物種適應的環境幅度比野外寬廣得多,這些物種很有可能不會因為氣候暖化而受到直接威脅,但是氣候變遷會使整體生態失衡,改變物種間的競爭關係,這些物種仍然面對著極大的威脅。

鹿野氏馬蘭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這一期的植物學期刊Taiwania上。

 

新聞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鹿野氏馬蘭(Aster kanoi)生態照(照片來源:翻攝自台灣英文新聞)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