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曾俐瑋/新竹採訪報導] 在新竹火車站附近有一間南洋甜鹹食餐廳,雖然開業才3個月,生意卻十分好,原來這家店曾經開在香山,在當地就已經小有名氣,如今搬到火車站附近,仍舊吸引著新舊饕客前來捧場。餐廳由老闆姚燕麗和女兒一同經營,姚燕麗人稱Sally姊,說起Sally的出身,也是一個時代的小小縮影,她說「我母親是新加坡人、父親是馬來西亞人,我在印尼的華僑家庭長大,之後來臺灣求學、學中文。」Sally的背景,濃縮了那一代華人在南洋流寓的故事。
因為生長在華僑家庭,家中特別重視中文的學習,當時的南洋華人間也很普遍認為,21世紀中文的使用會成為普遍而重要的趨勢,苦於當時印尼沒有學習中文的環境,所以Sally負笈來臺,在臺灣師範大學讀書,之後戀愛結婚,如今到臺灣已33個年頭。有豐沛南洋背景的Sally,如今她的餐廳菜單也跨足了東南亞多個國家的特色飲食,除了她最拿手的娘惹糕、甜千層派、香蘭綠蛋糕等各種甜點,也有叻沙鍋、肉骨茶、海鮮鍋、巴東牛肉、沙嗲等主餐,匯集了各種南洋風味,滿足每一位旅人的口味。
南洋點心 選用臺灣在地健康食材
Sally的好手藝其來有自,因為自幼家中本來就是做點心生意,小時候家中4個姊妹,清晨5點就起床,要做完足夠當日銷售的甜點數量以後,才能夠出門上學。來到臺灣後,時常想念家鄉的味道,當時機票也便宜,便常常幾個月就飛回家一趟,帶各種烘培與烹飪材料回來,自做自吃。一直到後來戀愛結婚,有了孩子以後,才降低了返鄉的頻率。沒想到某次在海關遇到的經歷,改變了Sally的做法,讓她立志以臺灣的在地材料,重新追尋家鄉味。
說起這段經驗,Sally眉飛色舞卻心有餘悸,她說,某次在雅加達購買了烘焙材料,因為被添加了色素,過海關時在X光照射下,呈現特殊的顏色,她就被帶去問話,因為材料和某些毒品一樣是粉狀的,更引起了高度的關注。還好當時她手邊攜帶了食譜和材料的購買單據,才能向海關解釋清楚,但也被告誡以後不要攜帶這些材料。這次的經歷讓Sally心生警惕,也注意到點心五顏六色的繽紛可能是由不健康的人工色素組成,之後她開始研發以臺灣在地的材料製作無色素、無香精的天然點心,兼顧健康與美味。
合開南洋餐廳 新二代女兒分享媽媽的味道
如今Sally店面販售的點心,最受饕客歡迎的有層層蒸炊的彩虹娘惹涼糕、需要連續烘烤3小時不停歇的軟嫩千層派還有檸檬葉糖霜的泰泰磅蛋糕,這些都是Sally下苦心研發10年累積出來的功夫,雖然做南洋點心很花時間,但這些耐心與細心,早在她童年時期就已經從媽媽身上習得了。
提到南洋鹹甜食餐廳的緣起,除了對故鄉的思念,也充滿了與新二代女兒之間的愛。Sally說,最初她曾在北埔擺攤賣點心,但是做餐飲的店面不輕鬆,所以讀社工系的女兒原本還沒有意願開餐廳,只是會偶爾隨她出門參加一些社區服務活動,例如每年在新竹新住民家庭中心的暑假新二代研習營中,煮南洋菜請社區的老人家吃。後來女兒大學畢業後去環島,在全臺灣趴趴造2年的時光,返家後說「還是媽媽做的點心好吃,跟外面賣的味道完全不一樣」,開始想要把媽媽的特色家鄉味推廣出去,分享給其他人,所以才向新竹青創中心投件,申請基金來開設店面。一開始要創業開店時,也曾經煩惱資金和店面問題,但Sally有信心,如果東西好吃又有自己的特色,到哪裡都會受到大家歡迎,所以就先在香山而不是市區開店,後來果然做出口碑,不僅聲名大噪,還曾經獲得新竹市政府觀光局推薦為地方特色美食。
如今,Sally姊的南洋甜鹹食餐廳已經開設4年多,也搬到了火車站附近的店面,不僅舊客會特地前來捧場,也繼續為過路的旅客,分享她多采多姿的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