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曾俐瑋/宜蘭採訪報導] 越南出生的鄭翠玄,今年剛從宜蘭蘇澳海事學校商業經營科畢業,準備攻讀國立清華大學的清華學院學士班。來臺不到3年的翠玄,和人說話時還有些害羞,但從不會中文到獲得會計能力測驗的宜蘭榜首,只用不到1年的時間,出色的表現令人驚艷,之後她藉由特殊選才獲取名校錄取通知,更成為今年度「總統教育獎」的得主。
正面迎戰 逆境中刻苦學習
翻開鄭翠玄的來臺奮鬥史,雖然才短短兩年多,就已經達到很不錯的成就,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不是在優渥的環境中唾手取得的成果。翠玄的父親在她3歲時去世,媽媽來臺工作以後再婚,她才得以依親來到臺灣,和媽媽、妹妹與新父親在宜蘭生活。然而翠玄家的家境並不是很好,父母親也相繼生病,讓初來臺灣的她就背負了不少壓力。
「我在106年的9月來到臺灣,當時學校已經開學,我也不太會中文,媽媽帶著我跑了很多地方,都沒有學校願意收我,原本很擔心沒辦法讀書,還好蘇澳海事學校伸出援手……。」說起這段初來臺灣時的「求學」經歷,翠玄的臉上仍舊流露出急迫感,對於一個喜好學習的人來說,不能上學讀書肯定曾使她十分焦慮。翠玄說,當時媽媽的身體出現狀況,需要手術費,她來臺兩個月後就應徵去餐廳打工,雖然當時還不太會說中文,應對進退都讓她感到害怕,但為了家中經濟,她還是硬著頭皮上工。
「後來我知道考試拿前三名可以學費全免,所以就拚命念書!」翠玄迎向逆境的方式,是正面對決來迎戰,剛到臺灣時她根本語言不通,上學時只能和同學比手畫腳,吃了不少苦頭,但她利用很多閒暇時間認真自學,也得利於許多老師、同學的幫助。翠玄說,來到臺灣以後,這裡的老師、同學平時都會照顧她、鼓勵她,連陌生人都很友善,社會治安也好,讓她覺得生活在這裡很安全。學校提供獎學金讓同學安心就學,不管是政府、學校、民間單位都對新住民有諸多照顧。
擔任志工 設計桌遊宣導環保
除了讀書、打工貼補家用,平時鄭翠玄還會幫媽媽在蘇澳菜市場擺攤賣菜,今(109)年公布「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以後,移民署宜蘭縣服務站主任簡聰洲曾偕同科員到菜市場探望翠玄與媽媽,並頒發獎學金祝賀她。爾後翠玄隨服務站拜訪蘇澳廠區,以母語向移工宣導移民署政策,講著母語的她語氣堅定而溫柔,大方而自信。站主任簡聰洲也當場向移工分享,翠玄是十分優秀的新住民表率,臺灣對國際移民的包容性很強,大家安居樂業,都能有很好的發展。
雖然翠玄平時要忙於課業和打工,她還會參與移民署的活動,也會到宜萱婦幼關懷協會做志工服務。宜萱婦幼關懷協會是宜蘭成立10年以上的在地組織,平時會協助新住民與弱勢家庭的婦女與子女,當初移民署將翠玄轉介給協會關懷照顧,協會中的老師有許多扶助、培養新二代的實戰經驗,特別懂得讓孩子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並發揮特長。
「我在越南時,曾經是語文資優班的學生,所以老師刻意訓練我的語言能力。」翠玄說,協會老師讓她用訪問越南新住民姊妹的方式,來寫中文作文,前前後後,她差不多寫了10萬字,中文也得以進步神速。得益於社會的翠玄,也不忘了回饋這份幫助,她跟著協會到特教班輔導小朋友的功課,在學校研究塑膠微粒的科展成果,她也設計成桌遊,到國小做環境教育宣導,她說,她很喜歡跟小朋友相處,對環保議題也很感興趣,能讓小朋友知道塑膠微粒對環境的危害,她認為是很有意義的事。
立志學習法律 用知識幫助在臺新住民
時序進入盛夏,暑假結束後,鄭翠玄就會展開新的校園生活,問她對來臺後兩年半的這段日子,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她說,初學中文時,看報紙的報導學了很久,卻還是不能認得所有的字,當時比她早兩年來臺的妹妹說,她半年就能學會中文,給了她很大的激勵。她心想,妹妹小她7歲,才上國一,就能很快學會,我也不能夠落後,要設定一個很快可以看懂整張報紙的目標。
「我妹妹也是我的中文老師之一,她教了我很多,有時候動力就是來自於身邊親近的人,我希望能把我的故事分享給別人,成為其他人學習的動力。」翠玄說,曾經她因為擁有語文天份,在越南時希望長大能當記者,但是來臺灣以後接觸到很多新住民,稍稍調整了自己的志向,希望未來能學習法律、國際貿易相關的知識,可以把所學用來幫助在臺的新住民,甚至是在越南的臺灣人。
翠玄說著自己的夢想時,聲音總是溫柔卻擁有穿透力,就像是面對困境不服輸的她,柔韌不易折,還包覆著回饋社會的良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