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個海島國家,從古至今,有許多族群基於不同的背景遷移至這座島嶼,文化的多元是一件必然的事情,然而到了國境出入制度更加固化的年代開始,國家的視角將人們分成在地的、新來的,開始劃分:誰是臺灣人、誰是新住民、誰又是這塊土地上的前幾大族群。
在全球化背景下,當代城市空間有著來自不同文化、國籍、社經地位的「住民」,但是通常唯有俱公民權的人,他們的需求、基本權益才能在空間治理中被看見。許多長期為臺灣帶來貢獻的住民,像是承擔了我們不願意做的工作、像是貢獻了稅金,他/她可能是城鎮家庭裡重要的照護支援,他/她也可能是在移民過程中準備落地生根的準公民,但這些沒有完整公民權的住民是否也能享有一些基本權益呢?今天你去圖書館借書、去辦電話門號、去辦銀行門號...,通通都因為看不懂或聽不懂而辦不成或被拒絕。
「移民工與在地人如何共生」(中壢場)講座中,邀請兩位青年講者與談,除了揭開上述現象,也將邀請兩位講師,帶參與者進一步探討「共生」的可能性、過去的行動案例、未來的努力方向。反思在我們所生活的城市裡,近期遷移而來的住民與在地人如何能共生呢?
「移民工與在地人如何共生」(中壢場)
▼講座地點|Halo-Halo雜貨(桃園市中壢區龍吉二街155號 眷舍42-1號)
▼講座時間|2020/06/28(日)15:00~17:00
▼補助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越在嘉文化棧、島嶼移溫層團隊
▼協辦單位|壹零玖伍文史工作室、蘭後
活動免費,需報名參加
講者介紹
黃子倫
臺灣大學城鄉所博士生、經營粉專《馬尼拉的一天Daily life in Manila》、人文地理學與都市研究、出版《臺中老市場的印記:建國市場的過去與現在》
吳庭寬
政大廣告系畢業、曾任《四方報》志工、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長工、地板圖書館長工、2014年雲門舞集第十屆「流浪者計畫」流浪者、統籌企劃出版印尼作家Sunlie的短篇小說集《幽靈船》
訊息來源:桃園市新住民文化會館臉書粉絲頁